首頁 > 新聞中心 > 新聞集錦
新聞集錦

大陸一線太陽能廠 在美競爭精彩可期

發佈日期:2015/1/16 下午 05:49:12  |  資料來源:Digitimes 黃女瑛
美國雙反重審(review)案使2015年太陽能供應鏈局勢出現大反轉,對大陸一線廠來說,最具優勢的就是不論貿易戰怎麼打,其在美國的通路未斷過,模組市佔率高達7成,其他才是由歐美等非大陸廠來分食。所以課稅率扭轉後,大陸一線廠快速排擠歐美品牌的策略是可想而知的,而真正精彩之處,就在大陸一線廠間如何在美國市場競爭。
即使美國在2012、2014年陸續對大陸太陽能產業鏈發動貿易戰,也讓諸多陸廠被迫退出美國市場,但幾家最具代表性的大陸一線品牌則仍咬緊牙根撐下來,一路走來大陸模組在美市佔率都得以維持在7成左右,市場通路一直都沒有斷過。
2014年1月美國重審2012年雙反稅,大陸一線廠的課稅率由原本的30%降至17.5%,第2季重審終判若與初判一樣,該稅率即可落實。業者表示,只要大陸一線廠快速導入260瓦高效模組,再加上課稅率調降,即使歐美模組不需負擔雙反稅壓力,生產成本恐怕仍是不及陸廠。
而260瓦模組若快速取代當下主流250瓦模組,表示市場主流模組「升級」成功,對目前仍供應250瓦模組的歐美廠來說,產品價格下殺及產品性能被迫升級的雙重壓力將同時到來。以太陽能雙反主要控訴者SolarWorld在美國供應量來看,其市佔率仍5%不到。
就美國太陽能市場供應鏈結構來看,下游通路商及系統整合商家數佔有相當大比例,這些在地太陽能廠取得大陸具價格競爭力的高效模組,除了得以有效降低採購成本及提升系統的總發電量外,最重要的是單位終端系統賣電價可能不變。
所以大陸模組在降低課稅率後,美國當地系統整合商購買大陸模組最直接的受惠就是荷包變大,這將導致美國訂單轉向、重回大陸懷抱,相對之下歐美廠卻有訂單流失的壓力。
大陸歷經太陽能貿易戰及2011~2013年全球供應鏈洗牌潮,目前境外業者評析,在美國市場影響力大者包括天合光能(Trina)、阿特斯(CSI)、英利(Yingli)為主,晶澳(JA)近期在美擴大布局,與其他一線品牌業者是否因稅率吸引返攻美國市場,值得關注。